为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宿州学院依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于12月2日下午,在教学楼A602开展了“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比赛现场观摩暨研讨活动。党委副书记、院长张莉,党委副书记蔡之让,党委委员、副院长李亮,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学校监察专员王俊,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真,质评处处长唐爱华出席活动;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蒋宗霞、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攀峰及各二级学院专业教师现场观摩此次活动。活动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李月云主持。


本次活动主题是打造“课程思政”品牌通识课程、专业示范课程,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强化思想和价值引领。前期全院举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录课视频比赛,通过评委网评,文理科共有23位老师获得了名次。本次活动开始前,李真宣读了获奖名单。
随后现场观摩了文理科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录课视频。张培老师在讲授贝叶斯公式内容中引入了《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告诫同学们诚信的重要,并从新冠肺炎和银行信用体现数学和实际工作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有数学。李小燕老师通过“做忠诚的爱国者”“新国家安全法,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案例,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李沙沙老师通过离心泵的讲解,巧妙引入环保、安全及绿色化工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梁楠楠老师通过队列概念先进先出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队列顺序结构分析联想到严谨求实的职业精神,循环队列“假满”呼吁杜绝浪费,判断循队列“满”和“空”引导学生大局观。周岳老师阐述区位理论,列举“中国高铁”“火神山医院”“宿州绿地城际空间站”等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观引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自豪感。丁凌老师在讲述基于股权的代理问题时,引导学生在处理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时应当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问题,尤其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理解针对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视频观摩结束后,现场的专家从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举措对每位授课教师进行了点评,总结出课程里的育人亮点和教学效果,指出了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观摩的教师也纷纷谈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授课教师以丰富的教学模式生动巧妙的将思政元素融入了课堂中,通过此次活动的交流学习,下一步继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想引领”相统一。
张莉充分肯定了“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比赛现场观摩暨研讨活动的开展,表示组织合理有序,教师授课功底扎实,课堂效果显著,能够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张莉强调,要继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出课程育人价值基础上,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价值导向,推进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机融入。

蔡之让指出,此次活动前期准备充分,文理科的结合,较好的找到了专业课和思政课的融合点,是我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又一次推进。下一步希望能深刻把握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丰富内涵,站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上,把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打通思政与专业之间的壁垒,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引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并建立“课程育人”长效机制,绵绵有力、久久为功。
“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比赛的开展,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联动配合,各二级学院落实推进,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文学与传媒学院作为“三全育人试点”单位,组织策划并承办“课程思政”系列活动,不仅大力营造了专业教师主动参与“课程育人”的良好氛围,而且进一步推进了“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院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撰稿:王磊、杨梦雨 审核:李月云 编辑:张苗 新闻编号: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