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春色难关住,一地芳菲汗水栽。符义稳,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教师。从事珍稀食用菌研究的他,通过不断进行实验,量化了羊肚菌在皖北地区的各项种植条件,成功驯化羊肚菌,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漫漫从教,行则将至
符义稳老师首先回忆了来到宿州学院的经历。那是2020年4月的一天下午,符老师坐在电脑面前,偶然看到了学校的招聘公告,他觉得各方面条件都挺符合期望的,略微思索后,按下鼠标投出了简历。“当年5月份的时候我还在青藏高原做实验接到环测学院领导的电话,很详细的向我介绍了学校人才引进的各项政策,在入校报到之前我来学校两次,都得到学校相关部门和环测学院热情周到的接待和对人才引进政策的解答,很热情。”总之,符老师觉得宿州学院很有人情味,很靠谱,于是就决定入职宿州学院。
扎根科研,孜孜不倦
“2015年我在西藏驻村与羊肚菌结缘,选择羊肚菌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药食两用的特征,国内外市场认可度高,营养价格高。”在被问及为何众多物种之间选择了羊肚菌时,符义稳老师这样说。在科研的过程中,符老师表示在科研过程中羊肚菌最难的地方在于菌种的驯化和生长环境的把控。驯化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培养野生品种,生长环境的把控需要大田种植经验,符老师的团队在种植的时候就扎在试验大棚内,从菌种播下去的那一天到子实体成熟那4个月时刻观察羊肚菌的生长情况。宿州的冬天寒冷且干燥,符老师同事常常在深夜凌晨看到大棚中依旧亮着灯。团队在众多植株之中,精心呵护,用心观察,不放过任何一点变化的细节,记录数据,沉心研究,最终成功掌握了羊肚菌在皖北地区种植的各项环境条件。在谈到在羊肚菌的实验和生产过程中学校和政府提供的帮助时,符老师非常感谢同事给予的授课技巧,教学实验方案等方面的帮助,环测学院专门为符老师团队建立了农业生态与环境实验室,学校积极促成了与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地方政府为团队在园区建立了皖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和新型菌试验示范基地。为团队的科研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忘初心,服务社会
最让符老师有成就感的地方是让种植户和采摘农户的收益大大增加。“我们在宿州推广种植了215亩羊肚菌,带动了4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平均增收了3000余元。”符老师自豪的说着。当他在大棚里面指导聘用的农户如何采摘羊肚菌时,一位大姐提着茶杯热水壶过来给符老师倒热水,并感激的对他说:“符老师,现在每天可以到大棚里面采蘑菇,可以赚点钱补贴家用,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和照顾老人,明年你只要在我们这边种羊肚菌,我们就跟你后面帮你种植和采摘蘑菇,我们村的村民,可都跟着您受益呢,实在太感谢你了!”。这是令符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事。为了减少村民担心种出来没有销路的忧虑,符老师团队向村民承诺,羊肚菌只要种出来他们就按市场采购价包回收,为村民们下了一颗定心丸。当谈及羊肚菌的种植成功受到领导的表扬和种户的认可时,符老师却谦虚的表示:“这些只是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只是将我的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了而已。”符老师将继续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去服务和影响这个社会。符老师儒雅的气质、谦逊的精神令同事学生们深深折服。
科研执教,融汇贯通
符老师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既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是一名教师,在谈到作为科研工作者和教师的两者关系时,符老师在两者之中做到了融会贯通。当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他潜心研究,成功转化了科研研究成果。作为一名教师,他认为要做的不止是要把他所教授的课程的理论知识讲好,更是要把他科研实践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授给学生。“每个年级我都会带4-6名对我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带他们进入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做科研,让他们将大学里面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应用型高水平人才!”环测院20地理科学霍冉同学对符老师的课有很高的评价:“符老师的课讲得深入浅出,贴近现实,非常好理解,听他的课程特别有收获。”
工作之余,心系青年
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勇于担当、敢于奋斗和努力发展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符老师在生活中也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符老师寄语广大同学:“乡村振兴这个大的国家战略的提出,就代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农村会有很多发展机遇,而农村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现代农业需要大量不同领域的青年人才,农村太需要真正能扎下根的青年人才,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择业的时候能将农业作为自己的一个选项,在农业大地上书写自己美丽的人生!”
(撰稿:大学生记者团李振朴 胡琳 刘思怡 审核:李真 编辑:邢雪娥 新闻编号:220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