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自旋电子与纳米材料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安徽省科研创新团队在美国Wiley旗下的工程技术领域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8.5)发表题为《In−situ phase transformation to form MoO3−MoS2heterostructure with enhanced printable sodium ion storage》的文章(Adv. Funct. Mater. 2024, 2311471),该成果被遴选为当期内封面文章(Inside Front Cover)。宿州学院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余良浩博士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陶鑫为共同第一作者,朱光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温州大学和江苏大学为合作单位。
科研团队以宿州学院(SZU)和3D打印两大元素作为《AFM》封面背景,以绿色新能源领域发展为主题,彰显了新型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巨大应用,体现了科技、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了我校的科研实力及学术影响力。
该研究文章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指导下,合成了棒状的MoO3−MoS2纳米异质结构。由于异质结构和纳米尺寸形态的协同效应,所得到的MoO3−MoS2电极在SIB负极上表现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10 A g−1下316 mA h g−1)和长寿命循环稳定性(5 A g−1下2300个循环后286 mA h g−1)。结合原位XRD测试表明,MoO3−MoS2的超高比容量归功于MoO3和MoS2的协同插层-转化储存机制。基于3D打印技术对电极结构精细调控制备钠离子全电池,并通过软包电池测试其电化学特性。这项工作将促进3D打印钠离子电池器件的设计,充分发挥混合储钠机制的优势,在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撰稿:科研处 审核:朱光 编辑:张苗 新闻编号:240813